尼泊爾是南亞聯盟成員國。目前南亞七國已明確在2005年年底完成南亞自由貿易區談判,并在10年內將相互間關稅降至0-5%。屆時整個南亞將形成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
以下從三個方面予以簡要介紹:
一. 尼泊爾政治經濟形勢
尼政體是君主立憲制,實行多黨民主議會制度。國王是國家的象征,并保留統帥軍隊的權力。目前由于黨派紛爭不斷,政府與****勢力和談進程困難重重,導致尼政局動蕩,政府更迭頻繁。尼局勢受外國勢力影響較深,最希望得到中國道義和經濟上的支持。
尼泊爾人口現約2400萬。人均GDP269美元,三大產業所占GDP比例為:工業22%,農業和服務業各占39%,旅游業占10%左右。
尼已于2003年以最不發達國家身份加入WTO。
近年來尼國內政局動蕩,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01/02財年GDP下降0.6%,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02/03財年和03/04財年GDP分別增長2.7%和3.6%,未實現預算增長4.5%的目標。
尼經濟嚴重依賴外援,缺乏內在發展動力。每年接受援外資金達4-5億美元,占財政支出的60%左右。
尼對進口依賴程度很高。2002/03財年尼進出口達23億美元,以進口為主,絕大部分機電產品和日常工業消費品依賴進口。除援款外,外匯來源主要是勞務和旅游收入,上財年外匯儲備約14.7億美元。目前尼泊爾主要貿易合作伙伴為印度、美國、中國、新加坡、德國等,其中尼印貿易約占尼外貿總量的一半左右。
二. 中尼經貿關系現狀
尼泊爾是我國的傳統友好鄰邦,兩國有14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
中尼建交以來,我國以無償援助方式,幫助尼泊爾修建了一批公路、工廠、醫院、灌溉工程、會議和體育設施等基礎項目。援款項目下已建成成套項目25 個,經濟技術援助總金額達13億人民幣。目前待建項目包括公務員醫院、綜合技術學校、援尼沙拉公路,以及今年新確定的加德滿都外環城公路、連接西藏的光纜項目和傳統醫藥研究合作項目。兩國在貿易、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等領域也取得可喜進展。
2003年中尼雙邊進出口總額1.27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1.22億美元,進口額0.05億美元。我對尼主要出口商品有紡織品、輕工產品、機械設備(包括摩托車及配件)和畜產品等。
截止2003年底,駐尼中資承包工程公司共14家,在尼總人數100多人,在建項目12個,全年新簽合同2225萬美元,目前主要集中在水電合作、電訊合作、公路網建設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我處在加強宏觀指導及對外交涉的同時,也積極協調投標工作,避免國內企業低價競爭。
目前在尼運營或準備運營的投資企業達26家,累計投資額3000多萬美元,其中上莫迪BOT水電站項目,投資總額超過兩千萬美元。
2005年是中尼建交50周年,除高層領導互訪外,我使館也將在尼主辦各類大型會展活動。除了文化交流活動外,屆時也將舉辦大型中國貿易展,邀請國內各省市經貿代表團前來參展。
三. 適合我國企業開展經貿合作的領域
適合開展投資合作的領域包括水電、傳統醫藥、旅游業及飯店餐飲服務、食品飲料加工等。另外通過投資紡織領域轉移紡織生產設備,還可以加工紡織品再出口,目前四川一家企業已經有了成功的先例。我國微型汽車如果有開拓南亞市場的規劃,也可以開展前期考察工作。
國內的蘋果已由我國商販運抵尼泊爾,在市場上隨處可見,但普遍品質較差。
尼泊爾是進入南亞市場的重要通道,西部省份的貨物利用此陸路通道運入南亞自由貿易區(印巴)市場經濟而快捷。(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