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楠鎮招商網訊:大楠鎮,濃密的林竹綿延起伏,一片蔥蘢;農家院舍,竹叢涌綠疊翠,屋舍掩映在竹影中。在龍水村六社,正忙碌著為慈竹施肥的陳明軍樂呵呵地說:“種竹子像種莊稼一樣實行科學管護后,畝增收可達50—60元。”在大楠鎮,如今像陳明軍一樣把林竹當莊稼管理的農戶越來越多了。 大楠鎮地處丘陵,由于生態環境脆弱,村民年年遭遇缺水困擾。近年來,該鎮抓住“天保”契機,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面積種植慈竹、苦竹等,4年來僅退耕還林就達17000多畝,昔日的禿地荒山如今變成了一座座“綠色銀行”。 如何從“綠色銀行”中獲得豐厚的利潤,讓退耕農戶有收益,不反彈?今年以來,該鎮抓住全縣科技興林契機,廣泛動員群眾加強林竹管護,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家院舍,田間地塊進行林竹管護技術培訓。同時,對實施示范片的村民每畝給予8元肥料補助,解決群眾管護資金困難,帶動全鎮村民科學管護林竹的積極性。今年,該鎮在農水村5個社共落實慈竹豐產示范片182.5畝,在全鎮落實慈竹豐產示范片1450畝,鎮黨委、政府還組織村民進行清林、除草、施肥、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