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招商網訊:八月末的晉城金風送爽、丹楓迎秋。晉城賓館頤賓樓二層的會議廳內寬敞明亮,座無虛席,紅花綠葉襯托著莊嚴的國徽,“晉城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的條幅高高懸掛。15點整,晉城市人大常委會就市政府關于項目落地工作情況開展的首次專題詢問將在此舉行,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帶著質詢而來,政府職能部門帶著誠意而來,最終他們都將帶著滿意與收獲而歸。
人大監督 從“問”開始
專題詢問,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詞匯。說熟悉,因為它是人大對“一府兩院”實施監督的法定形式。說陌生,因為盡管它是法律賦予人大的職權,但各級人大對它的使用還處于嘗試階段,它才剛剛進入公眾的視野。
2012年,我市迎來進一步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緊緊扭住“項目落地年”這個重點。為了更好地貫徹省委、市委部署,開展“項目落地年”活動舉措、進展及成效,帶著責任和期許,此次會議從“問”開始。
你問我答 釋疑解惑
“詢問人提問不超過3分鐘,應詢人每次回答不超過8分鐘。”隨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章宏做出簡要會議說明,專題詢問正式拉開帷幕。
司國奇委員獲得了第一個提問機會,他還沒有開始說話,立即被五六架攝影機、照相機對準,啪啪的快門聲中司委員問出了此次會議的第一個問題。“1-7月份全市實際落地項目488個、落地金額788.36億元,這其中與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工程項目、招商引資項目有什么必然的內在聯系?”
對此問題,發改委主任秦李芳首先解釋了488個落地項目和788.36億元落地金額的實在表現,他說:“今年1-7月份,我市有488個項目落地,金額788.36億元。其中,11個項目為去年中博會簽約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占1-7月落地金額的19%。在這488個落地項目中,一產項目92個,總投資約45億元,占落地金額的5%;二產項目232個,總投資約540億元,占落地金額的69%;三產項目164個,總投資為203億元,占落地金額的26%。”接著他又用具體、精確的數據介紹了與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工程項目、招商引資項目的內在聯系,他回答到:“1-7月份488個落地項目中,已有256個項目開工建設,截止7月底完成投資163億元直接計入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市1-7月固定資產投資(280.6億元)的58.2%;屬于今年省市重點工程的項目共82項,總投資351.08億元,占1-7月份落地金額的44.54%;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是項目落地的基礎,項目簽約質量越高,落地率就越高,落地金額就越大,拉動經濟增長效果就越顯。”
“項目落地、建設,人才是關鍵。請問政府在高層次創新創業型人才以及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合理利用上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成效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王學琦委員將提問指向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賈二慶。
“近年來,我局認真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和重大項目落地投產作出了積極貢獻。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轉型發展的需要,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出臺了《關于貫徹山西省<鼓勵海外留學人才來晉創業和工作的暫行規定>的實施意見》、《晉城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及5個配套政策文件,制定了實施人才投資優先保證政策、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等9大政策,對來晉城定居的博士給予8萬元的住房補助,5萬元搬遷補助,每月1000元生活補貼。市政府還每年安排100萬元獎金,專門用于人才引進和獎勵優秀引進人才。目前在我市工作創業或開展技術合作的外國專家、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達90余人,其中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人,入選省“百人計劃”4人。這些的高層次人才的引入,為我市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產業提供了新引擎,增添了新活力。”賈局長表示今后還將在創新機制、搭建平臺、提高服務三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實。
就這樣,在你問我答、釋疑解惑中,關于項目落地工作實施情況的詢問不斷升溫,如何解決推進項目落地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保證項目落地工作的有效開展,如何發揮項目落地工作中政府職能作用等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商討中越來越清晰。
問號嘆號 彰顯力量
項目落地當然需要大企業、大集團的落地,晉城要轉型要跨越,唯有和國際國內的大企業、大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才能擺脫資源依賴,實現科學發展。因此,有關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引進成為委員們不得不質問的問題。
當賈龍斌委員問到“富士康在我市的落地、開花、結果,對我的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素質提升、產業工人進步將產生哪些深刻而久遠的重大影響?”時,晉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程琳用他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回答說:“轉型發展的核心在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富士康作為新型產業的代表,已成為我市發展非煤替代產業的一張王牌。富士康訓練有素的萬人高科技產業大軍,對優化我市城市人口結構,提高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也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富士康落戶晉城十二年,新建園區五年,它已不僅僅是一家企業,而早已成為一座學校,十多年來,從富士康走出去的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600余人、工人近萬人,他們的身上帶著富士康的文化,烙著富士康的紀律和執行力,他們也許走進新的企業,也許開創新的事業。富士康正通過自己,也通過每一位富士康人,帶給我市企業以接軌世界融入市場的全新理念。
五年來,富士康已經在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晉城,催發著一座內陸資源城市的華麗轉身。下一個五年,從B區的建成到A區的擴張,從金匠園區落地到精密制造之都的愿景,富士康必將帶給晉城更新更多更大的轉變!”
整場詢問會始終保持熱烈的氣氛,提問范圍囊括土地規劃、行政審批、環境評估、政策落實等,讓應詢部門接受了一場嚴肅的“拷問”。詢問者的問題涉及面廣、問點細微,各部門負責人的回答積極踴躍、力求全面,常常超過“規定答題時間”。在計時器“滴滴滴”聲音的催促下,應循者聲音鏗鏘有力,將一個個問號變為嘆號,將一個個疑問變為承諾,顯示政府部門關心、重視項目落地工作的誠意和魄力。
詢問是起點 監督無止境
“落地項目中屬于自主創新、擁有知識產權的有哪些?能夠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實現“傳統產業換代升級”的有哪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今年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主要地哪些重大舉措?”
“作為招商局,我們要……”
這樣的“一問一答”始終貫穿于這次會議始終,十二位人大委員將34個飽含百姓期盼和關注的問題接二連三地拋向政府職能部門。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問的直接、具體,政府官員們答的實在、詳細。詢問席上的人大委員各個表情嚴肅、沒有一絲怠慢,而被詢問席上的領導始終在認真聆聽委員的發言與提問,時而點頭微笑,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奮筆疾書。
就在這樣的問答間,我們感受到了廣大百姓的關切,聆聽到了公開透明的脈率,體會到了人大監督的進步,觸摸到了轉型跨越的熱情。在整個專題詢問的會場,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真誠的溝通、坦白地交流、良性地互動始終是這里的主旋律。當然,這次專題詢問僅僅是人大監督新征程的起點,它對于政府各項工作的監督之路永無止境。
專題詢問,在三個小時后落下帷幕,它顯示了政府政務公開的信心與決心,邁出了人大履職監督的新步伐,使我們在探索中國民主化進程中又有了新的體會。我們堅信,專題詢問會在晉城生根發芽,最終結出民主與和諧的果實。(撰稿:竇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