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非洲》報道,該刊記者于1月15日對非洲開發銀行行長Donald Kaberuka(盧旺達人)就非洲的經濟發展問題進行了專訪。
Donald Kaberuka認為,非洲2013年經濟平均增速將可達到5.8%。在成功抵御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后,非洲大陸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整體形勢令人鼓舞。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第一,1980—1990年進行的經濟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果,以至于能夠更好地抵抗外部沖擊;第二,亞洲崛起,需求旺盛,其貢獻率達到25—30%;第三,非洲人口增加,內需擴大,組織結構改善,信息和通訊技術不斷普及。盡管如此,非洲經濟的自身結構并未發生深刻變化。因此,還需進一步擴大對人力資源的投入,提高內部市場容量,實現經濟一體化。
回顧2012年非洲經濟,Donald Kaberuka認為,北非除了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其他國家都發生了激烈動蕩,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世界上任何一場革命都不可能推動經濟立刻好轉。西非隨著加納和該地區經濟火車頭—科特迪瓦的逐步恢復,情況不錯。東非石油已發現的儲量增大,投資活躍,前景看好。南部非洲經濟開放程度較高,對外部沖擊更加敏感,該地區今年的經濟形勢不如西非和東非,但也不存在太多的擔憂。
Donald Kaberuka認為,在全非洲今年有4個國家的經濟增速和改革將受到更多關注。一是埃塞俄比亞,該國將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同步進行,重點是調整農業結構,切實落實工業化。二是加納,該國發展步子很大,試圖成為中等收入國家,重新找回其在20年前就應占有的地位。三是盧旺達,曾毀于戰火,近年來由于政策對頭,改革深入,外資和經援資金使用合理,現已成為非洲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四是佛得角,發展成績矚目,特別是在人力資本方面。
關于北非問題,Donald Kaberuka認為,現在需要耐心和務實。真正的挑戰首先是社會問題,而不是宗教和政治因素。當前,突尼斯非常需要恢復民眾和投資者的信心,以創造就業,滿足需求。領導人應該發出這方面的明確信號,優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埃及和利比亞情況也類似,希望這些國家的政治過渡期時間不要持續太久。
關于歐元區經濟危機對非洲特別是對與歐元直接掛鉤的法郎區影響的問題,Donald Kaberuka認為,歐洲是非洲的最重要合作伙伴,經濟相互影響很大。歐元貶值對非洲法郎區出口有利,但總體看弊大于利,尤其對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產生的負面作用較大。
關于非洲政局動蕩問題,Donald Kaberuka認為,現在的危機發生的數量比20年前少多了,危機的對立程度也弱得多,而且管控速度和水平也較以往快有很大提高。總之,危機地區的形勢均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非發行也希望科特迪瓦加快恢復社會秩序,條件成熟后,力爭于明年11月該行成立50周年時從突尼斯遷回阿比讓總部。
關于融資,Donald Kaberuka稱,非發行至今投資私人領域20億美元左右,約占總規模的30%左右。此外,基礎設施特別是電力投資占60%,包括剛果(金)、東非、西非電網等重要項目。非發行年均盈利5億美元,到2010年該行總資產翻了三番,成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區域銀行,也使該行有更多的資源投向成員國。3年前,非發行還首創法律咨詢部門,幫助成員國籌集資金、優化資金使用,協助合同談判,特別是礦產資源談判,效果非常好。
關于發展新伙伴關系問題,Donald Kaberuka認為,伙伴關系多樣化非常重要,包括發展與金磚四國和土耳其的關系,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資金的來源,還能促進相互交流,學習借鑒,有利于加強人員培訓;非發行不但要學習西方的經營模式,還要吸收亞洲的成功經驗,但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發展創新。目前,非洲各國平均外債占GDP的30%,是有史以來最低的。
關于對非洲今年發展的期望,Donald Kaberuka認為,新興國家紛紛轉向對內市場,因為出口大幅下降。非洲的當務之急也應該是發揮內部潛力。今年1月15日,非盟與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就此專門召開了會議,這還是首次,希望能對問題的解決提出有益的思路和政策建議。
2012—2014年,非發行計劃投資總額為190億歐元,其中2011年批準投資66億歐元,同比增長39.9%。投資地區所占份額為:西非24.7%,北非21.9%,跨國公司17.8%,東非14.8%,中部非洲11%,南部非洲9.8%。按投資領域劃分:基礎設施38.2%,跨領域20.7%,金融19.4%,社會服務10.9%,工業7.1%,農業3.5%,環保0.2%。